一切力量围着旅游转、一切工作围着旅游干,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武陵源,带给世人一个又一个惊喜,演绎了一场经济社会质量齐升的蝶变。9月11日,张家界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展现武陵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来自省、市相关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武陵源三千奇峰,八百秀水,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拥有绝版张家界地貌,先后摘取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等多块“金字招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武陵源建区30年来,大批开荒拓土者主动作为,一路披荆斩棘,基本完成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转变、养在深闺到享誉世界的转变、偏僻山区到宜居宜游的转变、靠山吃山到生态优先的转变、温饱不足到旅游富民的转变。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989年建区之初仅0.3亿元,1995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8年跃升到60亿元,增长了约200倍;财政收入从0.02亿元增加到3亿元,年均增长18.9%。
全域旅游快速发展。1980年被吴冠中先生首次推荐,到如今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武陵源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红利,持续深化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老百姓的力量,统一宣传口径,国际乡村音乐周、黄龙音乐季、天子山峰林之巅钢琴演奏、黄石寨高空走扁带等经典营销活动成功策划举办,汇聚了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催生了一批新兴旅游业态,带动了酒店、餐饮等旅游行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次从建区之初的58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028.9万人次,增长了51倍;年旅游总收入从0.2亿元增加到266亿元;翻了10番。境外游客从 2万人次增加到246.2万人次,境外客源国和地区达到109个。高铁动车走进张家界武陵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即将授牌。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推进“一轴四环五组团”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建设,统筹抓好“六城同创”,提质改造了武陵路、天子路、白鹭路、桂花路,天马路、武陵西路等城市主干道,城中村改造经验全国推介,武陵新天地、魅力湘西文化广场、溪布老街、岩门商贸城等新兴商圈逐渐落地兴起。城镇品质大为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29万平方米。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治理面达100%,“四美”武陵源经验全市推广。实施农村“通达”“通畅”等“六到农家”等工程,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公路,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依托生态优势,以点带面,休闲农业、特色民宿、农耕体验、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村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8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荣获“绿化中国城市奖”。
绿色发展铸造“生态名片”。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南针,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特别是近五年来,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积极落实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坚持把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扎实开展“蓝天保卫、碧水守护、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严格实行河长制,大力开展河道“乱种、乱排、乱倒、乱建”专项清理行动,索溪水电站退出发电功能,索溪河成功实施生态补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抓住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绿盾行动”等契机,强力推动解决了核心景区非法经营和非法营运等一批“老大难”问题,有望年度完成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干成了一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大事。2018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达标,地表水检测断面保持在Ⅱ类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5.18%, 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
旅游扶贫惠民富民。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主动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积极配合政府盘活老房子、老宅基地等闲置资源,实现了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成功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建区之初的5188元、377元达到2018年的29722元、13148元,分别增长5.8倍、35倍。旅游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90%以上。我们的旅游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点赞,他称赞武陵源是旅游惠民、藏富于民的典范。
发布会上,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就脱贫增收、全域旅游发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媒体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